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时间:2022-09-16   访问量:300

  巍巍兴安岭,茫茫敕勒川。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区各项事业奔腾向前,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变得更加亮丽。

  近日,“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实地调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怎样“稳”、如何“进?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栋。

  呼和浩特的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怎样保证“稳”?

  张志栋:“稳”是“进”的重要基础,应把牢“稳”的关键点。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十年来,内蒙古推动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刚刚过万亿元门槛到2021年底跨过了2万亿元大关,人均GDP从4.2万元增加到8.5万元,居全国第十位。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速为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9.7%。

  产业经济稳步推进。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命脉所系、筋骨所依。内蒙古的粮食产量连续4年突破700亿斤,排在全国第六位,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草食牲畜存栏突破7000万头只,羊肉、牛肉、牛奶、羊绒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1/10、1/5、1/2,内蒙古成为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内蒙古工业经济稳步转型,“羊煤土气”等传统工业加快转型,效益增加;装备制造业等新型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内蒙古人民安居乐业,祖国北疆安定团结。十年来,内蒙古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全面小康生活,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居民收入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9倍,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4倍。内蒙古主要社会保障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深入推进,全区12个盟市全部纳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由90.6%提高到98.4%。

  中国经济网记者:内蒙古是如何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的呢?

  张志栋:“进”是“稳”的持久动力,要找准“进”的切入口。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十年来,内蒙古由传统粗放发展向绿色集约高效发展转变,努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十年间,内蒙古单位GDP用能下降4.1%、用水下降40.7%、用地下降60%,创建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居全国前列。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内蒙古能源结构正从过去的煤炭能源“黑色”转向风光能源的“绿色”。目前,内蒙古风、光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1/3,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91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外送绿电比重达到外送电量的20%;稀土就地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在大国重器、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用品中广泛应用,包头稀土钢轨为全国近四成的高速铁路铺上了优质“跑道”。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十年来,内蒙古一手抓护绿、扩绿,一手抓防污、治污,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面积都是全国第一,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对抗风沙的“防护服”,还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京津“风沙源”变成了首都“后花园”。如今,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更加坚定了全区上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信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那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之路如何走?

  张志栋:要继续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突出强优势、促转型、提质量,加快实现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牢记战略定位强优势。生态是内蒙古的突出优势,绿色是内蒙古的鲜亮底色。内蒙古要抢抓“双碳”机遇,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率先在全国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做强做精稀土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在做好扩大基地面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单产产量上做文章,建设好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国家肉类保障基地、打造世界级乳制品加工企业上展现更大作为。

  落实双碳政策促转型。产业转型仍然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既要通过技术工艺改造及产业延链补链优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也要发展绿能产业,推动“源网荷储”、“源网氢储”等产业提速增效,尽快形成产能;还要在农业固碳、工业固碳、生态固碳及生产生活节约集约上加大力度,多想办法。

  强化创新驱动提质量。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内蒙古要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乳业、稀土、碳基新材料、新能源、种业等为重点,聚焦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突出短板,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健全“揭榜挂帅”、“包干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 王岩)

更多推荐:
  • WAIC2022圆满落幕,三天大会,来看浦东分会场都有哪些亮点?2022-09-22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闭幕——共享新发展机遇 共赢可持续未来2022-10-27
  • 江苏:“城市清凉侠”公益补给站 打造夏日里的城市绿洲2022-10-09
  • 印度疫苗工厂突发火灾,5人死亡2022-11-06
  • 9月份销量35.7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2022-09-28
  • 社保基金会发布实业投资指引 将逐步提升实业投资占比2022-11-07
  • 什么是进口液压夹具?2023-04-25
  • 砥砺奋进 逐梦前行 智慧客服全国集约圆满收官!2022-11-08
  • 工信部办公厅印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2022-09-23
  • 金融业5G消息应用研究报告2022-09-21
  • 《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构建人工智能加速器体系2022-09-22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展现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新成果2022-09-22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转型蹚新路 山西绿起来2022-09-30
  • 国货之光 绿色家居|冠珠瓷砖: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2022-09-26
  • 多国智慧物流加速发展2022-11-15
  • 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化解安全隐患 保障就在身边2022-09-29
  • 工信部办公厅印发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2022-11-01
  • 上半年石化规上企业实现营收8.13万亿元2022-10-05
  • 【春耕进行时】甘肃东乡农业机械化为丰产丰收开好头2022-09-18
  • 职教“转身”记丨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2022-10-08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