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会信息

“双碳”两年开局良好 绿色投资添新动力

时间:2022-11-08   访问量:426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启动全国碳市场……“双碳”目标提出两年来,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下一步如何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业内人士建议,科学合理设定“双碳”战略路径,适时调整减排着力点。为实现“双碳”目标,绿色投资将不断增大,这些投入将催生众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企业与新行业。

  各项任务扎实推进

  9月22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汽集团、宁德时代、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军“车电分离”新业态。

  同日,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公司是从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股权投资和碳资产运营的专业化经营实体,面向国内外碳产业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近日表示,“双碳”目标提出两年来,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各方面进展好于预期。

  刘德春介绍说,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我国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大力度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启动全国碳市场,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据介绍,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水耗强度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

  绿色投资注入新动力

  近期,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失衡加剧、价格高企,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全球减排进程遭遇波折。

  “绿色低碳转型绝非易事,必须立足客观实际、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刘德春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关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要科学合理设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继峰认为,源头减排仍然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方向,要稳步推进能源利用碳排放下降。长远来看,则需重视工业化碳吸收技术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兜底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非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管控。

  在李继峰看来,碳中和实现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适时调整减排着力点,在2030年前的碳达峰阶段,重点强化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进;在2030年到2035年间的转换阶段,推动节能与能源结构优化并重;再之后到2050年前是深度减排阶段,要多措并举。而在最后的碳中和攻坚阶段,则要以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兜底。

  “低碳发展将是未来世界的核心竞争力。”波士顿咨询(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周园估算,为实现“双碳”目标,绿色投资将不断增大。这些投入将催生出众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企业与新行业,“在全球经济缺乏新动力的情况下,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最大新动力。”她说。

  “追风逐日”发展新能源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关键。

  “下一步,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刘德春说。

  沙漠、戈壁、荒漠地区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建设是“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据了解,第一批项目已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部分已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大基地建设的推进带动我国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7亿千瓦,同比增长8.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27.2%。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在9月23日举办的央企智库沙龙暨第三届“六铺炕能源论坛”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彭程表示,各电力央企应把握“十四五”能源电力转型发展重要窗口期,着眼集约化开发,以基地化思维入局,全面推动新能源替代行动,要大力推动流域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促进储能规模化大容量发展,将退煤与新能源发展和新型储能、智能电网建设同步推进。

更多推荐:
  • 力度提升 多地推出汽车消费专项促销活动2022-09-27
  • 我国运营商5G投资超过4000亿元2022-09-20
  • 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从动力电池开始2022-10-03
  • 两部门:到2030年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2022-10-07
  • 【2020智博会】在导航都“迷路”的山城,21支车队竟然不用司机2022-09-27
  • 福建:深入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2022-11-02
  • 上海海关将为重点产业开通全产业链“绿色通道”2022-10-31
  • 福州永泰将打造全球领先茶产业生产基地2022-11-15
  •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芯光灿烂”点亮黄石老工业基地转型之路2022-09-30
  • “随申行”APP上线 公交、打车出行、智慧停车等“一键达”2022-11-15
  • “超级大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建成智慧场馆2022-11-04
  • 一季度净利润达29亿美元 通用加快推出电动车2022-09-29
  • 新能源和出口成为汽车产业“两驾马车”2022-10-04
  • 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密集召开2022-10-01
  • 截至2021年底 国家节水型城市已建成130个2022-10-06
  • 拉动汽车消费需要多大力量2022-09-27
  • “Go Jiangsu”外籍粉丝走近跨江大桥 打卡中国“超级工程”2022-10-10
  • 抗疫情 抓发展丨上海努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线见闻2022-09-29
  • 工信部:将支持企业更加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2022-10-03
  • 北京疾控中心:国庆假期倡导市民就地过节、减少出京2022-10-04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