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专访: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访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时间:2022-10-31   访问量:163

  新华社伦敦10月24日电 专访: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访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新华社记者杨海若 黄泽民

  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傅晓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使中国走出了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中国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称之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傅晓岚说,“这个创新体系拥有政府和市场两个驱动器,同时主动融入世界创新体系,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和知识储备,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驱动、双市场、双资源’的创新体系。”

  由傅晓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布鲁斯·麦克恩以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主编的新书《牛津中国创新手册》今年7月发布。该书汇集全球60多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创新发展的观点和见解,探讨中国成为创新领导者的能力和战略。

  傅晓岚表示,最近十年中国创新发展的特点是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大为提升,同时伴随主动、非传统的创新国际化,例如研发的国际合作、创新“走出去”的海外研发中心建设、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国际流动。这期间产生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方式,如节约型创新模式。她说:“节约型创新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还节约了不必要的材料和投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傅晓岚认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全球价值链驱动。“我们看到不但有中国公司加入原有的全球价值链,从中学习和创新,而且一些中国跨国公司已经带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创新。”

  傅晓岚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在很多创新行业和领域实现了突破,比如数字创新使中国数字经济位列全球第一方阵。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深海探索和新能源科技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谈到最近十年中国创新升级的原因时,傅晓岚认为,首先是中国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中国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创新体制改革,鼓励不同创新模式的尝试和发展。”

  其次,中国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她说:“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从政府、企业到民众,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

  第三个原因是创新条件的大幅改善。傅晓岚说,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生态系统在最近十年有了长足发展。

  此外,傅晓岚认为,中国“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也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双驱动、双市场、双资源’的创新模式,使得各种市场主体,无论国有、民营、外资都可以发挥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借鉴意义。”

  展望未来,傅晓岚认为,创新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中国已经走在正确的创新道路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已升至第12位。“沿着目前的道路继续前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环境和机制,中国一定能成为创新强国。”

更多推荐:
  • 乡村振兴看河南——5G+智慧农业助力辣椒种植新发展2022-09-20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5万亩辣椒陆续迎来收获 “火辣”产业带动乡村振兴2022-10-31
  • 潮涌福建:两岸融合作示范2022-11-05
  • 代表热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现大国担当2022-11-01
  • 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上线暨“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启动仪式2022-11-08
  • 汽车销售模式加速重构2022-09-29
  • 湘赣粤港澳五地“云上协商”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姚增科在江西会场作互动发言2022-10-28
  • 高精度量具测距的应用2023-04-26
  • 阿尔法罗密欧(上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朱丽叶汽车2022-10-08
  • 潮头观澜|“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2022-10-07
  • 海关总署: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9.9%2022-11-04
  • “中国制造”海外叫好又叫座2021-10-27
  • 多地紧锣密鼓推进 数字经济立法提速2022-09-27
  • 【百年华诞再出发】江西南康:一网五中心助力实现现代家居产业“智造”2022-09-26
  • 德文语言专家: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2022-11-04
  • 王晓晖在攀枝花市调研时强调发扬三线精神建设工业强市更好助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2022-09-16
  • 多渠道挖潜 拓展毕业生就业新空间2022-09-29
  • 实体经济,恢复向好韧性强(年中经济观察)2022-09-30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2-10-03
  • 广西全力推进“百万农机促双抢” 完成机耕面积962万亩2022-09-17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