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专访: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访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时间:2022-10-31   访问量:170

  新华社伦敦10月24日电 专访: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访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新华社记者杨海若 黄泽民

  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傅晓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使中国走出了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中国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称之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傅晓岚说,“这个创新体系拥有政府和市场两个驱动器,同时主动融入世界创新体系,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和知识储备,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驱动、双市场、双资源’的创新体系。”

  由傅晓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布鲁斯·麦克恩以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主编的新书《牛津中国创新手册》今年7月发布。该书汇集全球60多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创新发展的观点和见解,探讨中国成为创新领导者的能力和战略。

  傅晓岚表示,最近十年中国创新发展的特点是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大为提升,同时伴随主动、非传统的创新国际化,例如研发的国际合作、创新“走出去”的海外研发中心建设、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国际流动。这期间产生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方式,如节约型创新模式。她说:“节约型创新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还节约了不必要的材料和投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傅晓岚认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全球价值链驱动。“我们看到不但有中国公司加入原有的全球价值链,从中学习和创新,而且一些中国跨国公司已经带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创新。”

  傅晓岚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在很多创新行业和领域实现了突破,比如数字创新使中国数字经济位列全球第一方阵。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深海探索和新能源科技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谈到最近十年中国创新升级的原因时,傅晓岚认为,首先是中国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中国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创新体制改革,鼓励不同创新模式的尝试和发展。”

  其次,中国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她说:“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从政府、企业到民众,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

  第三个原因是创新条件的大幅改善。傅晓岚说,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生态系统在最近十年有了长足发展。

  此外,傅晓岚认为,中国“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也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双驱动、双市场、双资源’的创新模式,使得各种市场主体,无论国有、民营、外资都可以发挥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借鉴意义。”

  展望未来,傅晓岚认为,创新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中国已经走在正确的创新道路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已升至第12位。“沿着目前的道路继续前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环境和机制,中国一定能成为创新强国。”

更多推荐:
  • 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022-10-27
  • 【大时代】武汉:“追光逐芯”江城绽新颜 “四谷溢彩”科创势正劲2022-09-26
  • 太原抗疫故事|他们为这个城市带来温暖2022-10-01
  • 福建省支持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服务2022-10-31
  • “智慧养殖”助力乡村振兴2022-11-04
  • 发展新能源 培育新产业(喜迎二十大)2022-11-03
  • 商务部等17部门发通知: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2022-10-06
  • 安徽签约投资逾6000亿元286个项目 近九成涉制造业2022-10-31
  • 探索“智治”模式 昆明市域社会治理跑出“加速度”2022-10-26
  • “聪明车”+“智慧路”破解城市交通难题2022-11-06
  • 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22-10-08
  • 宜春时代新型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奠基2022-10-05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力及石油石化装备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应2022-09-15
  • “气荒”下的德国国内化工品减产致进口大幅增加经济危机酝酿中?2022-09-17
  • 教育时评:乡村教师如何走好智慧教育“赶考路”2022-10-31
  • 奔跑在苏州河的夜 他们用脚步丈量上海变迁2022-10-04
  • 智能化监测系统助力地质灾害预警防治2022-10-08
  • 造车新势力10月成绩单出炉 蔚来不敌小鹏、哪吒2022-10-06
  • 江西南康:由“制造”到“智造”,实现产值从百亿到数千亿2022-09-27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枣香满园迎丰收 深加工产品延伸红枣产业链2022-11-15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