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专访: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访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时间:2022-10-31   访问量:142

  新华社伦敦10月24日电 专访: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访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

  新华社记者杨海若 黄泽民

  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傅晓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使中国走出了有特色的创新之路,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中国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称之为‘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傅晓岚说,“这个创新体系拥有政府和市场两个驱动器,同时主动融入世界创新体系,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和知识储备,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驱动、双市场、双资源’的创新体系。”

  由傅晓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布鲁斯·麦克恩以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主编的新书《牛津中国创新手册》今年7月发布。该书汇集全球60多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创新发展的观点和见解,探讨中国成为创新领导者的能力和战略。

  傅晓岚表示,最近十年中国创新发展的特点是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大为提升,同时伴随主动、非传统的创新国际化,例如研发的国际合作、创新“走出去”的海外研发中心建设、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国际流动。这期间产生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方式,如节约型创新模式。她说:“节约型创新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让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还节约了不必要的材料和投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傅晓岚认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全球价值链驱动。“我们看到不但有中国公司加入原有的全球价值链,从中学习和创新,而且一些中国跨国公司已经带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创新。”

  傅晓岚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在很多创新行业和领域实现了突破,比如数字创新使中国数字经济位列全球第一方阵。同时,中国的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深海探索和新能源科技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谈到最近十年中国创新升级的原因时,傅晓岚认为,首先是中国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中国政府部门不断出台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创新体制改革,鼓励不同创新模式的尝试和发展。”

  其次,中国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她说:“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从政府、企业到民众,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

  第三个原因是创新条件的大幅改善。傅晓岚说,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生态系统在最近十年有了长足发展。

  此外,傅晓岚认为,中国“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也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双驱动、双市场、双资源’的创新模式,使得各种市场主体,无论国有、民营、外资都可以发挥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借鉴意义。”

  展望未来,傅晓岚认为,创新需要时间和耐心,但中国已经走在正确的创新道路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已升至第12位。“沿着目前的道路继续前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创新环境和机制,中国一定能成为创新强国。”

更多推荐:
  • 迈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述评2022-09-18
  • 主动应对智能网联汽车新挑战2022-10-05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7000万元投资支持四川泸定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22-11-15
  • 更多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走向世界2022-11-06
  • 部署创新链 壮大新动能(会后探落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2022-10-07
  • 【大时代】武汉:“追光逐芯”江城绽新颜 “四谷溢彩”科创势正劲2022-09-26
  • 上海:抢抓工时,汽车业加速复工复产2022-10-01
  • 【央视评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还差几步?2022-07-14
  • 【凡人微光】汽车起火猛烈燃烧 他们奋力扑救!2022-10-05
  • 天津实现“蓝天白云”“绿色转型”双丰收2022-10-04
  • 芯片短缺有多严重?港媒: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可能“陷入冻结”2022-09-30
  • 高温下“城市动脉”守护者——顶着热浪保障市民清凉出行的公交检修班组2022-10-04
  • 青春磨砺正当时——致敬“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2022-09-30
  • 利润下滑收窄 汽车制造业加速回暖2022-10-01
  • 新能源汽车何时“出得了城”“下得了乡”?2022-10-02
  • 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033万辆2022-10-03
  • 全国首套国产中厚煤层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在榆联合试运转2022-09-29
  • 潮头观澜丨晋煤蝶变 能源之路2022-09-29
  • 四车齐发闪耀蓉城 沙龙汽车开启智能电动车机甲时代2022-10-02
  • 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2022-10-09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