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把科技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时间:2022-09-15   访问量:108

  作者:丁明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愈加激荡,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科技是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变大变局格局变化的关键力量。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创新崛起的必由之路。

  肩负使命担当,把国家发展建立在科技自立自强的牢固根基之上

  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和战略需求,我国逐步奠定了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探索了从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脉相承的战略路径。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在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基础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

  应当看到,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是我们百年不遇的重大机遇,国际局势的变革是我们乘势而上的重要时机,创新型国家建设也为我国科技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迈向更高目标的新征途。要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担当,增强应对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以自立自强的能力铸牢民族复兴的基石。

  着眼第二个百年目标,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

  面向2050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时期,科技创新不仅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前瞻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态势、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大趋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构与演变形势,以及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支撑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着力构建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完善创新文化环境、提升中华民族创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实现科技创新的智能、绿色、健康、普惠、可持续发展,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奋斗。

  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建成高水平的创新型经济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社会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奋斗的战略基点。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必须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着眼于科学把握和有效应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才为本”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要建成高水平的创新型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建成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社会,让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导向,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把科技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锚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围绕智能社会、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的建设,必须把科技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一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动摇。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未来我们将面临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诸多新问题和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准确把握历史大逻辑和世界格局变化大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坚定创新自信,提升科技创新的自主、供给、支撑、引领能力,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支撑,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质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强大支撑。一是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科学和工程攻关,以技术科学研究推动理论科学发展。二是要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布局,保证高精尖技术、前沿技术自主可控且拥有反制能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主动权、主导权,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保障我们不受制于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三是要注重培育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教协同,培养、引进、开发高水平、多样化科学研究人才,保障“源头活水”;四是要更加注重在开放环境和创新全球化大趋势中,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的互助、共赢。

  二是将科技安全作为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谋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安全,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是新时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科技安全的新使命新要求,加强科技自身安全,在科研设备、试剂、数据、交流载体等方面加快补短板。二是全面提升和充分应用科技实力,为国防和军事安全、保障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三是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科技能力基础,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三是加快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作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打造大国竞争“杀手锏”的主力军,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一是将“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有机结合,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二是以产业链安全、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战略需求为牵引,重视应用导向与场景驱动的创新,完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合作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我国科技领军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从创新链安全、产业链安全出发,全力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积极探索前沿“无人区”,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战略性产品,增强抵御外部技术制裁风险的能力。

  四是前瞻布局新兴技术,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要想掌握国家发展的主动,必须赢得科技创新的主动,下好前沿科技创新的“先手棋”,在科技革命浪潮中掌握主动权、占据制高点。一是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区块链、脑科学等新兴技术的前瞻布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前沿技术赋能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改善,促进能源绿色发展与保障能源安全,深度参与并赢得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重大机遇。二是夯实有利于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制度基础,以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全面释放创新活力,以新体制、新组织、新机制的蓬勃发育,建构起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度优势。三是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

  五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全球人才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一是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二是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三是推行人才更新工程、知识更新工程,加快人才与知识流动,打破圈子文化和知识死循环,让人才和知识“活”起来、“动”起来、“立”起来。四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推动我国从人才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

  (本文为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开放合作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政策和保障措施研究”和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新时代科技外交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更多推荐:
  • 踔厉奋发 芙蓉国里尽朝晖2022-10-05
  • 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兰博基尼Huracan汽车2022-09-30
  • 走进县城看发展 | 保护海洋生态 智慧渔业助力可持续发展2022-10-27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丨“瓣瓣同心”向阳开——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2022-10-07
  • 雷诺和吉利将推出首款合作汽车2022-11-01
  • 工厂停产!纸吸管消失?你喝奶茶的吸管又变了2022-11-02
  • 节后用工观察 | “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2022-10-03
  • 新能源汽车亮眼成绩彰显产业链发展韧性2022-10-31
  • 台出版社机械替换大陆二字闹笑话 将欧亚大陆替换成欧亚中国2022-09-18
  • 东方之约迎客来——写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一个月之际2022-10-10
  • IDC发布智慧城市白皮书:认知能力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下一站”2022-11-03
  • 习近平的信札|师者为师亦为范2022-09-12
  •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新时代画卷)2022-10-27
  • 《中央财政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方案》印发2022-09-27
  • 遇见智能工业机器人能干啥?来看天津展现“大手臂”魔力!2022-09-13
  • 新疆玛纳斯全程机械化 棉花开播时间较去年提前一周2022-09-18
  • 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4.71亿户2022-09-21
  • 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2022-09-13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壮锦有了“新时尚”2022-09-29
  • 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展聚焦金融和科技融合2022-09-17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