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两部门下达2022年以工代赈中央投资66亿元

时间:2022-10-27   访问量:276

  中新财经5月18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号18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已下达2022年以工代赈中央投资66亿元,撬动地方各类资金约12亿元,支持各地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800余个,将带动13余万名农村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预计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当地群众人均获取劳务报酬额将超过1万元。

  聚焦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减轻新冠疫情冲击影响

  以工代赈资金安排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的市县等重点地区,瞄准农村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鼓励各地广泛组织吸纳农村脱贫群众特别是因疫因灾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参与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建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缓解疫情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冲击影响。

  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谋划环节落实以工代赈政策要求

  为从源头上把住以工代赈项目谋划的“政策关”,确保发挥“赈”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省份按照“省负总责,省、市、县逐级审查把关”的原则,对申报项目前期要件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开展审查。中央投资切块下达到省后,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要求,及时将项目分解下达到县,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及时组织群众务工、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吸纳更多群众就业

  各地牢牢扭住促进农村群众就业这个“牛鼻子”,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尽可能提供更多务工岗位,尽可能大幅提高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进一步延伸扩大就业容量,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022年以工代赈投资计划由各省分解到项目后,预计发放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的比例将超过20%,部分项目劳务报酬占比将达到30%以上。

  全面拓展多种赈济模式,延伸扩大就业容量

  各地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全面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和资产收益分红等赈济新模式,瞄准务工群众中低技能、弱劳力等特殊群体,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生产技能培训等,让以工代赈中央投资更直接、更广泛、更长久地惠及脱贫群众。

更多推荐:
  • 在希望的田野上又是一年收割季 甘肃永昌粮食种植实现机械化2022-09-17
  • 江西鹰潭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潘金翔接受审查调查2022-09-13
  • 两部门联合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2022-09-14
  • 学史力行——代表委员谈党史学习教育2022-10-01
  • 捷尼赛思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捷尼赛思汽车2022-10-04
  •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绘就丰收新画卷2022-10-27
  • 全球连线|当科技遇见艺术——香港浸大成立“图灵人工智能交响乐团”2022-09-22
  • 南平松溪:邮储“贷”动茶产业茁壮成长2022-11-04
  • 福建:推进有效投资 扩大良好态势2022-10-26
  • 3.4亿中国骑手捧出一个800亿的超级品类2022-09-12
  • 海上冲浪!宁德实现50公里海域5G信号全覆盖2022-09-20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2022-09-18
  • 西安高新医院致歉机械执行防疫政策致孕妇流产,深感痛心2022-09-17
  • 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进出口同比增长9.9%2022-11-03
  • 当智能智造落地,门窗可以拥抱怎样的可能性2022-09-25
  • 发改委:本周国家将投放今年第4批中央猪肉储备2022-10-06
  •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科技部亮出硬招实招2022-09-12
  •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推进2022-09-14
  • 我国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00个 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2022-10-06
  • 专访:创新体系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访英国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2022-10-31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