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部署创新链 壮大新动能(会后探落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时间:2022-10-07   访问量:455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本版今起推出“会后探落实”系列报道,本期聚焦上海、北京、湖南三地积极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探索,敬请关注。

  ——编  者

  科技创新中心,畅通创新生态链

  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从事毫米波汽车雷达芯片产品开发的上海矽杰微电子有限公司,这两年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我们发展得非常顺利,有信心成为毫米波领域的头部企业。”公司创始人卢煜旻说。

  信心,源于技术实力,也源于企业“搭对车”获得的助力与扶持。

  矽杰微电子“搭”上的这列快车,是2022年在工信部指导和上海市支持下落户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创新中心涵盖了传感器产业链研发、设计、制造、封测与应用等各个主要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中试为目标,专注传感器设计集成技术、先进制造及封测工艺。创新中心牵头组织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凝聚起10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代表企业,发挥产学研资源优势,畅通了创新生态链。

  小小传感器,撬动的是未来千亿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所做的,是实现“从0到1”的基础研究,帮助科学家把想法变成现实。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传感器产业的推动政策。创新中心所在的上海市和嘉定区政府,更是积极予以配套支持。

  7年前带着创新想法与技术来到上海的卢煜旻,进入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之一的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他用3年时间,在孵化平台上完成了团队搭建和技术积累,2016年底开始创业。“成立公司时缺资金,政府牵头吸引来第一笔引导基金;身在智能产业园,有人才、金融、租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只要适用于我们的,园区都有专人团队来联系。”卢煜旻说。

  “嘉定是上海集成电路‘一体两翼’布局中的一翼,我们正努力打造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产业高地。”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说。

  据介绍,截止到2022年底,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营业收入超8149万元,实现收支平衡,初步形成了自我造血能力和良性发展机制。

  创新联合体,加速科研成果落地

  走进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亦庄基地,来自百度、蔚来、小马智行等公司的一辆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有条不紊地驶过。“这个测试场覆盖了京津冀地区85%的城市交通场景以及90%的高速与乡村交通情景,可以测试自动驾驶车在砂石路、连续弯道、事故路段等各种场景中的应对能力,从更宏观、更安全的角度推动自动驾驶落地。”负责运营该测试场的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吴琼说。

  自动驾驶涉及领域众多,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单打独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据介绍,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使联合体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自动驾驶车辆在进入开放道路前,需要通过大量试验,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此,由千方科技牵头,包括交通、汽车、互联网、通信行业在内的9家龙头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测试环境。

  千方科技副总裁尚雍明介绍,按照规定,测试车辆应在封闭试验场内完成一定公里数的自动驾驶测试,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研制了“基于自然驾驶环境的自动驾驶性能加速测试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

  开放、高效的测试环境,吸引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前来测试、落地转化科技成果。截至2022年12月,北京市累计为14家自动驾驶企业的87辆车发放一般性道路测试牌照,自动驾驶安全行驶里程累计已超过221万公里。这背后,离不开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的努力。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像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这样的创新联合体并不少见。在经开区管委会的支持下,一大批企业正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基础、专家为支撑的协同创新联合体,带动经开区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升级。

  共性技术平台,提升产业链整体科技水平

  “各项技术指标全部优于预期,完全达到主机厂商要求,目前已成功交付20多台套。”在湖南株洲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株洲国创中心”),基础器件研发室主任蒋小林就一款阀缸产品,兴奋地告诉记者。

  “根据要求,这款阀缸产品需要确保机车至少可靠运行30年,机械使用寿命提高30%以上。”蒋小林说。

  高标准、严要求,国内此前并无企业生产相关产品,国际企业无法供应,供应链问题怎么办?

  “联合股东单位、高校和其他中小微企业的研发力量,我们成立了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株洲国创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监黄志华说,以提升产业链整体科技水平和解决产业链内各企业共性技术难题为目标,平台专家委员会每年确定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同时定期梳理主机企业需求,以项目制形式组织株洲国创中心专职科研人员和来自合作单位的兼职科研团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

  因此,当2022年下半年,中车株机公司提出需求时,立刻就得到了反馈——以株洲国联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株洲国创中心随即对行业内企业进行筛选,制定了一个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同时也有相关产品研发经验的中小微配套企业清单。

  “从中挑选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合力开展产品研发。”黄志华说。最终,株洲本地一家小企业被选中。

  虽然这家企业也为中车株机公司配套供应一些初级产品,但研发力量稍显不足。这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以小企业研发经验为基础,株洲国创中心发挥技术优势,安排蒋小林团队全程跟进研发进程,并提供相应科研指导。从提升设计、革新材料到改进工艺、联合试验,研发进程非常顺利。

  2022年底,新的产品成型,经过第三方检测,满足了主机厂商的需求,解决了供应链难题。而这家小企业,也借助这次研发,进一步提升了科研实力,加强了同主机企业的联系,成为中车株机公司机车产品零部件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

  “如今这样的小企业有很多。”株洲国创中心战略发展中心总监陈皓说,“以主机企业需求为导向,株洲国创中心将处于供应链条内的中小微企业纳入到创新研发体系中,解决大企业个性化配套问题,推动产业链条的稳定和优化。在中车株机公司等大型企业‘火车头’带动作用下,株洲已拥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配套企业301家,本地配套率达72%。”

更多推荐:
  • 特斯拉德国工厂投产在即 马斯克:量产不易2022-10-29
  • 怎样选择多功能快换夹具2023-06-17
  • 7月汽车产销创历史同期新高 新能源累计超300万辆2022-10-04
  • 聚焦疫情防控|数字技术助力上海战“疫”2022-10-07
  • 这些产品为何吸引海外消费者?2022-09-28
  • 海南成立RCEP企业服务中心 搭建双向投资服务平台2022-10-31
  • 5G技术助力北京冬奥会闪耀智慧之光 打造“智慧观赛、智慧办赛、智慧参赛”的全新体验2022-09-20
  • 制造业提质升级在行动 | 数字智能打造更“新”更“强”制造业2022-09-28
  • 潮头观澜丨晋煤蝶变 能源之路2022-09-29
  • 大量工人被隔离 Stellantis减少英国工厂班次2022-11-03
  • 【世界说】英媒:联合国发布衡量民众生活质量排名,美国排名41位,正迈向发展中国家行列2022-09-30
  • 中国五金机电企业要将低碳环保落到实处2023-06-17
  • 湘赣粤港澳五地“云上协商”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姚增科在江西会场作互动发言2022-10-28
  • 四川郫都:高效务实作风抓落实 创新赋能抓落地2022-09-26
  • 发挥陆港作用 带动产业发展(走进县城看发展)2022-11-15
  • 四车齐发闪耀蓉城 沙龙汽车开启智能电动车机甲时代2022-10-02
  • 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4.71亿户2022-09-21
  • 黑龙江:聚焦重点领域 加快自主创新2022-10-05
  • 条式虎钳可以处理特殊形状零件的加工2022-10-19
  • 探索“智治”模式 昆明市域社会治理跑出“加速度”2022-10-26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