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魏俊浩)提起洛阳,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洛阳牡丹甲天下。但如今的洛阳,除“千年帝都,牡丹之城”外,“甲天下”的还有很多。
绿水青山
在冯华看来,洛阳“甲天下”的是绿水青山。
冯华是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总经理。2003年,他被从北京派到距离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的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从事保护黄河绿化基地开发工作。
20年来,他带领员工和附近村民,在这里完成了千亩荒山的绿化,种植了120余种40万株苗木,籽播造林20余吨,打造了以油松、雪松等生态树为主、以杏李、杜仲等经济林为辅,生态林和经济林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将一座荒山变成了春天看花、夏天有果、秋天赏叶、冬季常绿,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去年,洛阳287公里长的黄河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描绘了一幅荟萃山区峡谷、高峡平湖、平原滩区、美丽乡村等多样风貌的百里画廊。
如今的洛阳,黄河干流连同伊洛瀍涧治理及山区小流域“两清一护”治理协同推进,堤防提升、灌区体系、引水补源、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揽子工程落地实施,不仅有效保障了黄河流域安澜,而且重塑了洛阳生态屏障和绿色空间。
治黄关键工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径流泥沙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上,形成地上悬河,每当汛期来临或突发洪水,极易决溢改道。
195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驻小浪底坝址开展勘探和测量。历经30多年的勘探设计和论证研究,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始前期工程建设。赶工截流、下闸蓄水、20万人移民动迁……经过数十年的奋斗,2009年4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成为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的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杰作之一。
如今,大河出坝入滩,形成湿地,水道变宽,流速放缓,造就了鸟儿栖息的圣地。黄河湿地小浪底保护区,已有湿地鸟类20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鹤、白鹳、金雕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鹭、大天鹅等36种。
“高峡永固黄河宁,高峡平湖黄河清”,小浪底作为大河守护者,站在黄河中下游高峡,讲述调水治沙的传奇故事,歌咏生态治理的绝美景象。
大国重器
杨金安是洛阳市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班长,在这里工作30多年的他,亲眼见证了中信重工的创新和发展。
中信重工始建于1955年,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重型矿山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重大装备和特种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极限制造能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
中信重工的创新发展和大国重器的竞相涌现,其实是洛阳坚持创新引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洛阳落地生根的一个体现。
创新创业环境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按照“政府引导、高校支撑、市场运作、开放办园”的发展思路,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打造了“保姆+伙伴+创投”的服务体系,以建成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的主阵地。
十年时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眼科OCT影像设备样机在这里下线;国内最高精度手机盖板检测仪在这里实现首台销售;国内领先的语音控制消防机器人采用这里的技术……火眼识嫌犯的警用智能头盔、轻如塑料却硬过钢铁的碳纤维预浸料、夜间“自发光”的反光材料等,一个个新产品、一项项新技术令人惊艳。
洛阳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主体平台不断增加,人才队伍加速壮大,这也为洛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黄河文化
伊河之畔,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矗立千年;洛河沿线,中国古代五大都城遗址一字排开,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再现盛世隋唐气象;伊洛之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揭开了“最早中国”的面纱;洛邑古城内,沉浸式体验盛唐风情。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文旅IP频频出圈、圈粉无数,引领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当下,洛阳聚焦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一手抓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一手抓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建设,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品牌矩阵。
赴洛参加“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成员,在感受黄河文化魅力的同时,更是体会到了洛阳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中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