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政策引领规模质量双提升 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超30%

时间:2022-09-22   访问量:363

  据辛国斌介绍,上半年,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大算力计算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技术上也取得突破。

  郭守刚表示,中国积极探索“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车路云融合发展思路,发挥政策法规引领作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齐普策提出,“数据是让汽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而中国很早就认识到数据的重要作用,当今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数据联通已经让汽车实现智能互联成为可能,这些城市数据中心造就了中国城市超越其他城市的全球竞争优势。”

  “上半年,国内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车用操作系统、大算力计算芯片、激光雷达等关键技术上也取得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9月16日开幕的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介绍称。

  大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中国积极探索“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车路云融合发展思路,发挥政策法规引领作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作为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坚持多措并举,在技术标准创新、测试示范试点、政策法规完善等方面协同发力,努力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未来,工信部还将从四方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一是推进标准研制和准入管理,二是优化测试示范应用环境,三是强化网联基础设施,四是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对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工信部和国标委组织下,形成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

  在建设思路方面,新体系面向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发展思路,兼顾企业产品研发和政府行业管理需要,统筹国内、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协调;在技术架构方面,考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深度融合和跨领域协同的发展特点,形成“三横两纵”核心技术架构;在建设目标方面,提出了2025年、2030年两个阶段的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规划。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分别规定了标准体系的基本分类、标准内容范围和技术等级、技术逻辑分类,共137个标准项目。在实施保障方面,按照标准化特有的逻辑和路径科学推进,注重产业基础,加强标准验证,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多层次标准协同联动作用,为筑牢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底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同样认为,完善制度体系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他建议,我国现行汽车法律法规还需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特点进行创新,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进度,统筹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或进行专项司法解释;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统筹管理机构,明确各部委及标委会协同机制,通过“上层文件指导、中层机构协调、下层企业支持”的模式推进标准制定;加快制定数据安全及分类分级、软件在线升级、预期功能安全及测试等方面的标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向更复杂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充分验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全面性,坚持应用为主导,逐步拓宽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边界,培育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杀手级”应用。

  交通运输部公路院ITS中心副主任宋向辉则指出,如何设计有价值、有体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如何平衡安全成本与产业发展利益,是智慧公路与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工程落地面临的问题。智慧公路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要从交通运输的本质和使命出发,以让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绿色为目标,提升使用者的出行体验,为管理者创造价值。同时智慧公路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集技术、产业、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模式等要素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国情,统筹谋划。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规模、技术双突破,也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助推。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分析,“‘95后’消费者正在成长为购车主力人群,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一起长大的,对自动驾驶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同时,当下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智能化升级,为汽车智能化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此外,电动车更容易实现智能化,因此当下新能源市场的强劲扩张也对智能化形成促进。”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还提出,“数据是让汽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而中国很早就认识到数据的重要作用,当今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数据联通已经让汽车实现智能互联成为可能,这些城市数据中心造就了中国城市超越其他城市的全球竞争优势。”

更多推荐:
  • 万人说新疆带你涨见识—看女司机驾驶大型养路机械车2022-09-18
  • 数控中心专用钳使用要点2023-06-17
  • 工信部: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 5G移动电话用户达4.13亿户2022-09-19
  • 上海临港:滴水湖AI创新港启动! 总投资300亿 40个重点项目签约入驻2022-09-22
  • 教育部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集中调研2022-09-20
  • 数字月饼身价暴涨?1元抢购转手叫价18万多家企业借机营销2022-09-14
  • 十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2-09-15
  • 【稳中求进看开局】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破万亿2022-09-16
  • 人工智能何时摆脱“增长陷阱”2022-09-21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出舱问天舱小机械臂表现优异 后续将担大任2022-09-18
  • 安徽芜湖“监测吹哨 检测报到”非道路机械尾气排放“全城大体检”2022-09-18
  • 共建共治 共享成果——来自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观察2022-09-19
  • 教育部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2022-09-18
  • 中国已建成5G基站超50万 5G融合应用加速推进2022-09-20
  • 经济半年报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3000个2022-09-12
  •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2022-09-20
  • 我国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2022-09-14
  • 深化合作推动智慧城市和现代能源体系建设2022-09-22
  • 零点定位系统是什么2023-04-25
  • 抢险科技利器“出鞘” 救援官兵如虎添翼2022-09-18
  • 地址:昆山开发区同丰东路1000-125号

    手机:18550883379

    电话:18550883379

    邮箱: ksgsck@163.com

    Copyright © 2022 All 昆山高实创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Reserved. 本站推荐:零点定位系统,零点定位,零点定位器,快换夹具,德国AMF,柔性夹具,液涨芯轴,自定心夹具,机外装夹,预调站

    苏ICP备2022026216号 XML地图